400-123-4657
河北省教育厅牢记习关于“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指示精神,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北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深入开展联网攻坚行动,着重做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及教学点网络建设,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接入实现全覆盖,带宽全部达到100M以上;举办“优课”“微课”“精品课”等系列活动,汇聚共享2000多课时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积极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应用,组建1669对帮扶共同体,缓解边远贫困地区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推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实施“六大”专项行动,促进育人过程智慧化、教育管理智能化、教育服务精准化,河北省雄安新区成功获批全国第一批8个智慧教育示范区之一;整合融通国家、省、市各级在线教学资源平台,确保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为全省1180多万中小学生免费提供线上教学服务,居家学习覆盖率达到100%,教学质量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7%,河北省的成功经验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今年8月,河北省教育厅会同网信、发改、工信、财政等七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实施方案》,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从校园网络、教育平台、数字资源、智慧教育、教育应用、网络安全等方面提出18条重点任务和4项保障措施,加快推进教育领域新基建。
巩固拓展学校联网攻坚成果,积极协调对接基础电信企业,加大宽带网络和移动网络建设力度,确保全省未联网学校动态清零。满足师生便捷高效的上网需求,加快推进校园无线网络建设,鼓励支持学校运用5G、千兆无线局域网等方式,实现校园网络提速升级,力争3年内实现校园无线网络高标准全覆盖。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教育专网建设,打造高效互通、绿色安全、可管可控的教育专用网络,实现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绿色、安全”的互联网。
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统筹整合各方力量,破除资源孤岛壁垒,指导和规范各级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提高资源建设效益和运行保障水平。推进省级平台改造升级,整合融通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成教育管理与教育资源互通互联的综合服务大平台,完善丰富河北“教育云”功能,形成广泛汇聚、深度融合、集约高效的教育大数据体系。支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最大程度盘活现有平台资源,统筹用好存量设施,规划整合当地“低小散旧”资源平台,优化升级各项教育服务。
总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规模线上教学的成功经验,顺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常态化趋势,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联合财政、发改等部门制定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加大政府对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力度,鼓励企业、社会机构、学校、教师参与个性化资源供给,优化资源供给结构,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良好生态。
充分把握雄安新区成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的重要契机,支持雄安新区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切实发挥教育创新发展先行区的引领示范作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学校开展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探索信息化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推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向交互式智能化方向升级,建设以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课堂。
辽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对标对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的有力支持下,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数字化转型、网络安全等重点工作,以信息化赋能教育现代化,努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与数字辽宁发展规划、辽宁“十四五”数字政府发展规划同步推进,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市县区政府教育履职评价和高校绩效考核内容。二是筑牢“数字底座”。目前,全省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实现100%,带宽100M以上学校全覆盖,未联网学校动态清零;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及数字校园建设,部署IPv6、5G规模化应用试点。三是注重网络空间建设。截至2020年9月,辽宁省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比例达到99.26%,88.26%中小学校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89.53%教师开通了教师网络空间,全省5个区域、22所学校被评为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优秀区域和学校。
(一)强化联合联动,创新教育治理新模式。一是完善各类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有效提升绩效管理、专业评估等工作实效性和科学性。二是牵头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教育厅联合出台《关于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加强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省际、校际合作。目前,21万名大学生以线万名大学生在“慕课讲堂”注册,实施教师互聘、联合培养、平台开放等方面合作项目176个。
(二)推进共建共享,打造优质教育新资源。一是依托“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精品课等载体,在国家平台共享部级“优课”5512节,在省级平台共享市级以上“优课”约6.3万节;二是整合地市教育资源,研发中小学教育资源课程约3.1万节,并将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近视防控、家务劳动168体育 168体育平台等内容一并纳入在线教育,疫情期间我省“停课不停学”等4个典型经验被教育部收录;三是全省高校建设在线万门,校际联合开发、共享精品课程2000余门,推送214门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等课程。组建省级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42个,实现全省120万大学生 “屏对屏”云思政课交流。
(三)坚持同向同行,拓展教育融合新模式。一是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沈阳市和平区和大连市西岗区、甘井子区被教育部评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二是助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集团内搭建线上管理和教研平台,开展线上备课、答疑、辅导。三是支撑高等教育开放办学,目前已组建跨校团队564个,互聘教师3454人,联合培养本科生23.1万人(次)、研究生0.39万人(次)。四是服务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国家级“双新”示范校联盟作用,利用5G双师课堂,让落后地区的孩子走近“名师名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聚焦相辅相成,提升信息化素养新内涵。一是基于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培养信息化时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持续开展“信息与通讯技术环境下教育教学创新展示评选”等活动,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今年,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市和平区获批人工智能助推师资队伍建设试点。
坚持网络安全的政治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全面构建我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管理闭环体系。认定10个省级教育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组织实施网络安全隐患专项清理行动及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举办省级网络安全培训,承办了第三期全国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专题研讨班。
下一步,辽宁省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的好经验好作法,继续谱写辽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今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期,教育部批准上海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在教育部指导下,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召开了试点区建设全市工作大会。
站在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新起点,站在工业社会跨入信息社会的尖峰时刻,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力求,按照习“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的指示精神,面向时代发展需要,整体性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赋能教育综合改革,革命性重塑高质量教育体系。
转型方案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以数据智能驱动的教育质量监管为抓手,聚焦师生家长“急难愁盼”,统筹推进教学、学习、管理、考试、评价和研究、服务、资源、实践活动、家校互动等十类教育领域场景建设。
成立上海教育数字化标准委员会,组成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和一线的专家。初步建立教育数据规范体系,发布《上海教育数据管理办法》《上海教育管理基础信息分类与代码》《上海教育数据质量管理规范》《上海教育数据安全管理规范》《上海教育市级数据资源管理技术平台数据集成技术规范》《上海教育市级数据资源管理技术平台数据服务管理规范》等。
设立教育数字化转型专项。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启动知识图谱、虚拟现实应用等首批9个方向探索。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探究式、个性化学习;基于知识图谱和学习分析的智能应用;基于增强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式教学;无感知、伴随式的教育教学数据采集;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
同时,推进基于全过程、全要素的学生学习成长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全面梳理教育业务流程,推进优化、升级、再造,以数据智能驱动教育“放管服”改革深化,推进教育“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升级。
学校数字基座是数字校园的中枢。承担物联设备统一接入管理、机构人员统一认证管理、数据融通一数一源管理、各类应用统筹衔接管理、机构人员及功能模块通讯管理等功能。原则上数据独立存储在基座和各应用之外,在学校和师生授权和监管下使用。全市采用统一标准的学校数字基座,各项教育教学应用可在不同学校复用,也可在不同企业基座产品间通用。建设运维方面,采用“政府定标准、搭平台,企业做产出、保运维,学校买服务、建资源”方式。为此,制定并发布了近30万字的《学校数字基座需求说明与建设标准》。目前已有三个区招标进行全区部署。
针对当前学校间信息化建设不均衡、校内信息化建设项目比较盲目、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保障等影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拟在建设数字基座同时,着力开发“低代码、轻应用”的教育应用开发平台和工具,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参与教育应用场景开发营造良好生态。推动各类教育应用在数字基座上百花齐放。从而构建由应用开发者、应用市场、应用开放平台、学校数字基座、教育基础数据以及完善运营服务规范等组成的教育应用良好生态。
以教育新基建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以基座为关键,以生态为目标,是上海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路径。上海将根据国家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教育部教育新型基建的战略举措以及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布局,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争取形成一批高质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案例,为全国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近年来,湖南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教育部的精心指导下,抢抓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机遇,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教育信息化作为重大战略,纳入全省规划,写入工作报告,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省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亲临全省网络大课堂讲课,亲自提出“上联名校、下联村小”网络联校模式。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全部将教育信息化确定为“教育厅局长突破项目”,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教育信息化专项攻坚团队,与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开展创新合作,凝聚起强劲的工作动能。
湖南是教育大省,全省有中小学校1.8万余所,其中农村教学点有7000余个,承担教育信息化2.0试点任务,必须立足实际、后发追赶。我们瞄准教育的根本任务,找准信息化的痛点难点,确立教育信息化“助力立德树人、促进教育均衡、探索教育未来”三大使命、“需求引领、应用为主、持续发展、实效至上”四个导向、“新校园、新网络、新资源、新平台、新应用”五项任务,形成湖南教育信息化“三四五”发展路径,推动全省态势有效转变、全国排位大幅上升,获《教育部简报》专题推介和《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
瞄准“三全两高一大”目标,大力实施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全省教育信息化取得长足进步。基础设施大幅升级,实现7000余个农村教学点全部通网、9000余所条件较差的学校网络全面提速、全省共配备22万余间多媒体教室。整合43个管理信息系统、19个资源服务平台、11个政务服务平台,建成湖南省“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均衡大幅促进,建成22个农村网络联校实验县、100所芙蓉学校网络联校、540所区域网络联校、7000余个教学点新型资源课堂,有效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城乡同步,“云”端共上一堂课》为题予以报道。融合创新大幅迈进,组织27所高校、28个县市区、500余所中小学校,广泛开展“5G+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融合创新应用,课堂形态创新、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模式变革成效明显,长沙成功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
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通过品牌引领、重点突破,致力将互联网从困扰学生成长的变量转变为赋能学生成长的增量。创立“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品牌,引领“互联网+思政教育”。牢记“让小树苗成长参天大树”的殷殷嘱托,开设对学生有吸引力的网络思政大课,单节课学习人次突破3000万,单个平台学习人次突破1亿,总学习人次突破10亿,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课”,被写进新华社“习关切事”,获评教育部和中宣部优秀案例。目前已基本确定,寒假之后,“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将与“天宫”空间站三位航天员对线年春季开学第一课。创立“智趣新课堂”品牌,引领“互联网+知识学习”。推动教学资源供给侧改革,以“让知识有趣、让学生爱学”为标准,打造143套新型资源和450个新型名校网络课堂,在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居家学习中大受欢迎,成为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教育质量、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举措,今年9月还被引入其他省区。创立“人人通”品牌,引领“互联网+评价改革”。以长沙智慧教育示范区为龙头,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对学生发展和教育质量进行动态分析与精准诊断,实现评价来源更智能、评价内容更全面、评价结果更可信。
这些年,湖南奋力推进教育信息化2.0,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教育现代化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落实登华副部长讲话精神,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推动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和“十三五”期间教育脱贫攻坚任务最为艰巨的省区之一。长期以来,广西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薄弱,信息化发展水平总体不高。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广西以着力补齐短板、抓资源建设、推进应用为重点,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很大进步,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为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攻坚任务取得新突破。自治区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纳入市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评价,每年统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2亿多元用于市县补齐建设短板,中小学信息化基础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截至2020年底,完成学校联网攻坚任务,全区中小学(含教学点)宽带网络接入实现100%覆盖,带宽达到100M以上的学校达到99.7%,班级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到95.5%,为中小学实现常态化信息化教学提供基础环境支撑。二是教育专网建设取得新突破。自治区统筹建设广西教育专网,以统一规划、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运维、统一安全管理的模式建设万兆骨干、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的全光网络,构建一张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支持各类信息化教学和学习,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可管可控的教育专网。目前骨干网已实现双环贯通,基本实现14个设区市专线教育网络互联互通,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网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辐射共享提供基础网络支撑。
一是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加快向农村地区覆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普惠共享。
聚焦农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以实施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及应用服务项目为抓手,为全区中小学教师提供基础性数字教材及资源服务,构建了全区中小学数字资源应用和服务体系。通过抓思想、抓教师、抓教研、抓培训、抓示范等全面推进中小学数字资源常态化、规模化应用,重点推进农村学校数字资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以数字资源应用助推课堂教学改革,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二是统筹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初步建立。
聚焦解决农村薄弱学校缺师少教、开不齐开不足国家课程等问题,制定《广西推进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以“三个课堂”为主要模式实施网络扶智攻坚。建设广西中小学云课堂平台,市县“三个课堂”规模化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其中柳州市已基本实现市域“三个课堂”全覆盖和常态化按需应用,取得显著进展。
一是深入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新机制,2020年底前超额完成了年度教师研修任务,计划今年年底前可达成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完成“整校推进”和所有中小学教师完成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两个100%”目标。二是深入实施“双师教学”改革,精准支持帮扶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依托广西师范大学和南宁师范大学2所师范院校,在14个市组建乡村教师实践共同体,创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乡村教师研训模式,连续五年贴近乡村学校精准帮扶教师专业发展,基本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互联网+”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并基于互联网为乡村学校提供系统化、长线程、引导式的城市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三是以融合应用活动为抓手示范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每年举办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观摩评选活动,累计参与各级赛课的教师超过5万人次,每年在线万人次,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搭建了示范引领的舞台,帮助城乡教师互学互鉴、共同成长。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的关键之年,广西将紧紧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精心谋划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立足解决广西教育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以加快教育新基建,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为主线,着力提升教育信息网络基础环境,着力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着力加强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和服务,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全面支撑广西教育提质振兴。
2018年,新疆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以来,全区教育系统完整准确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党中央亲切关怀、自治区大力支持、援疆省市积极帮扶下,紧密围绕教育信息化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怎么看”“怎么干”“怎么走”的关键问题,强化政策引导,统筹教育资金,积极发挥教育援疆作用和企业技术优势,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序构建信息技术支撑体系,有力推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少数民族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应用能力快速提高、合格师资短缺得以缓解、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依托数字校园建设,构建标准化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环境,实现学生语言能力显著提升。通过逐字、逐词、逐句认真倾听资源平台标准的语音朗读,并配合声情并茂的配音课文泛读,孩子们的“听”从“不太懂”逐渐走向“很清晰”。
“请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走进校园、走进班级,时时处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温馨提示,积极引导各族师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应用科技手段突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障碍,拓展更加广泛的交流交往交融,真正成为教育互嵌和文化互嵌的主体,孩子们的“说”从“被要求”逐渐走向“主动讲”。
应用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创设语音模仿、发声反馈、即时校准、精准评估的高效能学习路径,充分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升师生国家通用语言发音准确率,孩子们的“读”从“重口音”逐渐走向“本标准”。
借助专业化产品,形象直观地对汉字演变过程、字形结构、笔画笔顺等教学难点进行动画演示,培养良好书写168体育 168体育平台习惯。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义务教育学段要求的字词正确书写方法,孩子们的“写”从“随我写”逐渐走向“规范写”。
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乔达乡中心小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室里,尔族教师努尔比耶正带领学生们进行生字词描红练习。只见她轻点手中的平板电脑,字词听说读写练习被一键传送到了每位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学生提交答案后,努尔比耶老师的平板上立即显示出了字词发音、书写完成率、正确率等详细的数据分析。根据平板上的数据,努尔比耶老师对发音、笔顺等易错点进行了细致讲解,并且让出错的学生进行重点复习和巩固。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让老师能关注到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讲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教学全过程,通过具象化的精品资源,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教学全过程,学生通过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用,感悟中华文化的意蕴之美,润物无声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运用教育信息化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的实践,加快了新疆特别是南疆四地州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的建设,加速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补充,实现了政企、校企的深度合作;帮助学校实现了“有据教学”“以学定教”,开齐开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推动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能力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更趋高效;学生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更牢。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疆坚信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心指导下,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及各司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兄弟省市倾心援助下,新疆教育将更好聚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新发展理念,用真情、出实招、下大力,用活用好教育信息化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让更多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享有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不断增强各族师生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努力答好新时代答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欢迎交流与合作。
8月6日2024年入学北航MEM招生宣讲会暨夏令营综合考核说明会重磅来袭!
8月6日2024年入学北航MEM招生宣讲会暨夏令营综合考核说明会重磅来袭!
8月2日安泰MBA云端招生开放日,第四批提前批面试报名截止前,足不出户掌握一手报考信息!
【活动抢位!】复旦大学喊你来吃小龙虾,畅聊MBA项目选择与职业发展 I FMBA
8月5日丨华理MEM暑期公开课《面向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项目管理》暨2024招生咨询会
8.5 活动预告丨营销:玄学还是科学?上财MBA Pre - Sufer公开课暨2024年入学预面试政策说明会
8月6日2024年入学北航MEM招生宣讲会暨夏令营综合考核说明会重磅来袭!
MBA、EMBA、MEM、MPAcc管理类2023级招生简章、提前面试院校汇总
智能财务 洞见未来 ——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财务论坛”7月6日重磅来袭
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第一届重庆大学MBA管理案例精英赛(2023)鸣枪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