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657
学科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推动我院教学质量工程的深入开展,在我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我们虽然在国家和省级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雕塑专业被确定为部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院中国画教学团队获得“部级教学团队”称号;设计艺术团队获得“陕西省教学团队”称号;杨锋《综合版技法》获得“陕西省精品课程”;《具有中国西部特色美术教学体系的构建》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史论系赵农教授荣获“陕西省第五届教学名师”称号;版画影视动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已送教育部参加部级评选;动画专业被授予“部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和“陕西省动漫教育基地”称号等),但我们的三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工作开展还很滞后,如何通过国家质量工程建设来实现我院三级教学质量工程的全面开展,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1、逐步推进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实施。我们将结合国家、省质量工程评选文件,完善《西安美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教学名师评选奖励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教学设备总体管理发展规划》等制度,不断规范课程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关于院级名师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等,我们将拟定相应的举措。如教师讲课比赛、课件大赛、院级精品课程评选等机制,夯实学院专业基础教学工作。
3、为提高我院在教学质量上“资源共享,跨校合作”的工作要求,我们将不断加强校际合作交流活动。与西安音乐学院、石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开展首批校际合作办学事宜;与国际交流处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人材资源。按计划协同版画系、设计系、建筑环艺系等筹办国外专家工作室项目。落实组建第一批系级外国专家工作室工作。
4、加强学院自主教材、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学院将联系省内外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组织我院各系部优秀的老中青年教师,自主编辑特色专业教材工作,也为省级、部级优秀教材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5、这学期将对我院各系(主要是国、油)开展工作室制的调研、讨论活动,总结工作室所改革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合理整合工作室,商讨相关工作室的去留问题。
6、这学期组织绘画、设计类专业教师开展教学讨论,完成全院各系部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针对教师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一个学校不仅要有名师,更要有一批爱教育、懂教育、会教育的中坚教师”。“专业教师不是专职画家,他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如果要做专职的画家就应该到画院。学院从上到下要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关于组织教师到国外考察,教师出一点学院贴一点”。我们觉得这些意见非常好,经过认真的研究,这些都是师生多次给教务部门反映的客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师德建设、不重视师资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等问题,教学质量就根本提不高。
1、配合人事处,加强我院精英教师团队的建设。对于教授职称的部分教师,学院将出资鼓励其在国内外学术交流、考察、展览等诸方面的支持力度,打造精英教学团队,为名师、教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例如在五年内有计划外出考察规划。考察、学习线路主要以埃及、希腊、印度、南美等世界文化圣地为主要考察路线、与国际交流处合作,为我院青年教师提供国外画室进驻计划,每年学院计划一定的名额和专项经费支持。
3、每年根据国际重要的展览赛事,分批分层次的组织部分老师参与国际院校、机构等开展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及学术展览活动。诸如卡塞尔文献展览等国际有影响的大展。
4、有计划的鼓励安排我院青年教师参与国内较有影响的学术交流与重要展览交流学习活动。
在自查中我们发现,教学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服务态度需要进一步改善,要改变工作作风。
1、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实行轮岗制、复答制、工作人员相互监督制,提倡微笑服务。通过每一月的定期学习,提高教务处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和教务专业水平。针对复杂繁琐的日常教务工作,耐心细致的解决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对提出的问题做到坚持原则,热情、耐心、细致。
2、每一季度向学院各系发放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反馈表,让教师、学生对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教务处网站实行教务网络反馈中心。加强意见箱的管理工作,正确引导意见反馈的渠道。
3、每月安排教务人员深入各系一线办公,听取意见,检查工作。认真检查、自查、抽查,严格执行落实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问责制。
督导工作应以学院教学为重点,以促使学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主要工作是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教育督导对上是“参谋”、“反馈”,对下是“监督”、“指导”,教学督导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制度,对学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院的督导工作成绩显著,各位督导教授认真负责,尽职尽责,查找出一系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在督导工作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督导教授年龄偏大,身体欠佳,我们没有强调工作的连续性,使督导工作条理不细,责任分配不能完全到位,督导管理松懈,工作量化不够等问题。对督导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落实不够,缺乏跟踪,缺乏反馈,使督导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受到挫伤。
1、规范督导工作程序,明确督导工作职责,每月落实督导反馈意见,定期召开督导座谈会。加强督导的管理工作。我们不仅仅要重视督导工作的开展,认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将进一步量化好督导工作量,使督导机制更好的运转起来。
2、要抓好反馈意见落实到实处。根据问题一对一向系里反馈,根据问题各系拿出书面的报告,在定期的督导座谈会上,向督导反馈所提出问题的解决情况。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脱节问题,不够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研究的工作不够深入。比如选修课的问题,有脱离实际的情况。
1、教学质量效果作为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三进三出”不是形式到位的问题,而是要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中去。我们将认真检查各系部“三进三出”的落实情况,不但要做到“三进三出”,同时对示范作业提出高水平的要求,对教材教案在质量上要把关。
2、加强各系部教学过程的管理工作,加强系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系秘书的管理水平和责任心,每学期一次教学系秘书的培训工作,每月进行教务处与各系系秘书的例会,加强沟通,杜绝管理脱节问题。
3、认真检查、落实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松懈,坚持原则。对不符合新时期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时提出意见,每一学年进行修订。
4、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研究,使之系统化、专业化。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写出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我们将出版《西安美术学院教学管理论文集》。
5、在几年的选修课开设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课程安排缺少可操作性,脱离实际。从绘画专业开始,加强改革选修课中的限定选修课内容。加大网络建设,分流选修、调整选修课的工作程序。
6、推进现代化教学管理,进行教务管理软件的升级与换代,全面实现网络化学籍、成绩、选课、查分等管理手段,为学分制实施做好前期技术准备及支持。
7、过程管理还包括要进一步加强留校作业的收藏管理与保存制度,尽快完成学院专业教学示范作业库的建设工作。
学院的规模发展速度快,教学设备大量增加,但在教学设备管理中出现混乱情况。教学设备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的设备存在闲置,紧缺的设备不到位。设备更新没有前期性,对设备的进入论证不充分。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园地,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创造生产性仿真教学环境是一大趋势。近年来,各高校投人大量的资金用于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其数量在快速地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属本科高等院校平均有多媒体教室约300个,高职高专院校约有200个。面对众多分布在不同校区和楼宇内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管理与维护问题已经突显出来。许多高校缺乏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现代化管理,从而影响到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与使用效果。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已完成校园网的基础建设,对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并设计了一款基于局域网的多媒体设备网络化管理与智能维护的网络管理系统,系统地提出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信息管理平台。
目前许多高校的多媒体教室管理模式仍然落后,需要教师借用钥匙来开关多媒体设备,借用过程非常繁琐。另外,随着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贵重设备也在不断地增加。为了防止人为破坏和加强防盗措施,多媒体教室采取封闭式管理,使得教室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大部分学校由于资金、教学需求等原因,多媒体教室的建设都不会一次完成,而要经过多次配置才得以完成,因而多媒体设备的品牌、型号都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在手工管理方式下,设备使用和维修没有详尽的跟踪记录,相关职能部门无法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从而导致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也无法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备通常包括投影机、计算机、视频展台、影碟机、音响等,整个系统的开、关必须分别操作,使用过程十分繁琐。经过多人多次使用后,设备原有的设置难免会被改动,给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带来很多麻烦。
多媒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可预料的故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故障,教师就需要到管理员办公室找人排除,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然而在使用设备中出现的设备故障,一般是因使用不当造成的,只需技术人员口头指导即可解决。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是由网络中央控制器、中控软件、中控主机等组成。
网络中央控器集成了视频/音频切换矩阵、IR/单向RS232控制接口、VGA信号切换、MIC输人/输出电子音控、投影机开关检测等功能模块,对计算机开/关、投影机开/关、电动幕升/降、讲台电控锁开/关、设备切换、话筒音量调节等进行集中控制。通过内置TCP/IP网络模块,可直接连到校园网。
联网的中控主机可对多媒体设备进行远程操控、监测、设置参数等,满足远程网络管理的需求。系统内置语音网络模块,可以使教师通过网络IP电话与管理员实时通话解决问题;系统加人了防盗探触点,当投影机被盗时,控制系统会自动向总控室报警。
网络中央控制系统将多媒体教学设备集成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维护、监控和管理。网络中央控制器联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
网络中央控制系统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教室分散、管理困难的问题,但仍然无法实现多媒体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例如无法统计设备使用情况、跟踪设备的维修记录、统计投影机灯泡使用时间等。在应用该系统的基础上,笔者根据浙江经济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校园局域网对校园内大量多媒体设备实现远程集中控制和自动化管理。
(1)日常巡检模块。采用教室IP绑定,负责巡检的学生根据系统管理员设置的巡检项目逐一检查教室并录人相关检查结果。通过模糊查询功能,管理员可以实时查看巡检记录;
(2)设备管理系统。由管理人员将多媒体教室中的设备名称、型号、建成时间、改建时间等输人到数据库中,对设备信息进行备案。如某设备出现故障需报修,管理人员可登录维修登记界面,输人故障情况。检修结束后管理人员调用报修单输人相应的检修日期、检修情况、检修人等相关信息即可。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登录维修管理界面,实时跟踪设备的使用更换情况和维修情况;
(3)中控管理系统。与网络中央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对多媒体教室实施远程管理,包括监控管理和语音对讲。管理员通过登录监控管理系统可实时查看每个教室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状态,并可以远程控制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实现如投影机开关、幕布升降、音量调节、视频设备切换等所有操作功能,如图3所示。教师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可按网络呼叫按钮,管理员使用对讲设备即可与教师通话指导解决设备问题;
(4)查询统计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按日期段对教室使用情况进行查询、统计、汇总,并以报表的形式打印,如教室利用率、设备维修信息、故障解决情况、投影机灯泡使用时间统计等;
(5)排课系统。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排课情况对教室进行自动控制。如:根据课表,某教室有课,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在上课前5min打开该教室的中控,使教室设备处于预备状态,若下一节没有课,管理系统可以在下一节上课5min后关闭中控和多媒体设备;
(6)系统管理。该模块作为系统后台,系统各模块都与其都有密切的联系,只有系统管理员才具有访问权限,包括用户权限设置、用户账号管理、多媒体教室信息管理、巡检项目管理、故障现象管理、数据备份等。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了名称为DMT的数据库,数据库由多个表格组成,每个表格表示数据库中的一张表。部分数据库表信息如下:
(1)教室信息表:教室编码、所属楼宇、计算机IP地址、计算机名、中控IP地址、还原保护卡型号;
(2)多媒体设备信息表:设备编码、教室编码、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购人时间;
(3)设备更换信息表:ID地址、教室编码、原设备编码、现设备编码、具体描述、更换日期、负责人;
(4)设备维修信息表:ID地址、设备编码、维修内容、维修时间、维修人员。
目前的信息平台,主要有C/S(客户/服务器)和B/5这两种结构模式。B/S模式把传统C/S模式中的服务器部分分解为1个数据库服务器和1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从而构成了一个3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体系。多媒体教学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各个教室和管理员办公室,设计数量较多,故采用B/S模式作为软件开发模式,用ASP脚本语言编程。数据库采用MicrosoftAccess,虽然Access不适合作为大型网站的数据库,但是对于该设计中的信息量,已经完全满足要求。客户端无须任何配置工作,通过IE浏览器即能以页面的形式访问Web服务器。系统平台如图4所示。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使用人员是校内专职管理工作人员及负责检查的勤工俭学学生,因此设计为具有访问权限的人员才能进行系统访问。初始状态下由“系统管理员”在系统管理模块中进行权限分配和设置。根据系统实际使用情况,目前设置4类访问权限:
(3)管理员:具有日常巡检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中控系统及数据查询系统4个模块的访问权限;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共有119个多媒体教室投人教学使用,均采用网络监控和远程集中管理的方式,实现“开门即用,关门即走”。中控室根据课表安排,远程启动多媒体教室,电控门锁自动打开,教师进人教室后不需要逐个开启设备,只需推开讲台柜门即可使用已在预备状态的多媒体设备。使用完毕后也不需要逐一关闭设备,直接关闭讲台,所有设备将会自动关闭。教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所有教室在不授课时间,向学生全面开放。
当设备发生故障或进行维修,要求管理人员通过网络登录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填写设备维修记录单,录人故障情况和检修情况等。如有设备更换,应根据变化结果修改这些设备的数据信息。不同教学楼或不同的管理员只能录人和修改自己管理权限的设备,不能越权录人。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到各个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率和维护记录,及时掌握各设备使用状态,特别是投影机灯泡的使用时间,使管理员能及时更换已到使用期限的灯泡,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通过对本学院100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对多媒体教室使用情况和管理模式的满意率高达95%
1、逐步推进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实施。我们将结合国家、省质量工程评选文件,完善《美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美术学院教学名师评选奖励办法(试行)》、《美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美术学院教学设备总体管理发展规划》等制度,不断规范课程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关于院级名师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等,我们将拟定相应的举措。如教师讲课比赛、课件大赛、院级精品课程评选等机制,夯实学院专业基础教学工作。
3、为提高我院在教学质量上“资源共享,跨校合作”的工作要求,我们将不断加强校际合作交流活动。与音乐学院、石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开展首批校际合作办学事宜;与国际交流处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人材资源。按计划协同版画系、设计系、建筑环艺系等筹办国外专家工作室项目。落实组建第一批系级外国专家工作室工作。
4、加强学院自主教材、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学院将联系省内外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组织我院各系部优秀的老中青年教师,自主编辑特色专业教材工作,也为省级、部级优秀教材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5、这学期将对我院各系(主要是国、油)开展工作室制的调研、讨论活动,总结工作室所改革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合理整合工作室,商讨相关工作室的去留问题。
6、这学期组织绘画、设计类专业教师开展教学讨论,完成全院各系部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针对教师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一个学校不仅要有名师,更要有一批爱教育、懂教育、会教育的中坚教师”。“专业教师不是专职画家,他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如果要做专职的画家就应该到画院。学院从上到下要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关于组织教师到国外考察,教师出一点学院贴一点”。我们觉得这些意见非常好,经过认真的研究,这些都是师生多次给教务部门反映的客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师德建设、不重视师资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等问题,教学质量就根本提不高。
1、配合人事处,加强我院精英教师团队的建设。对于教授职称的部分教师,学院将出资鼓励其在国内外学术交流、考察、展览等诸方面的支持力度,打造精英教学团队,为名师、教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例如在五年内有计划外出考察规划。考察、学习线路主要以埃及、希腊、印度、南美等世界文化圣地为主要考察路线、与国际交流处合作,为我院青年教师提供国外画室进驻计划,每年学院计划一定的名额和专项经费支持。
3、每年根据国际重要的展览赛事,分批分层次的组织部分老师参与国际院校、168体育 168体育平台机构等开展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及学术展览活动。诸如卡塞尔文献展览等国际有影响的大展。
4、有计划的鼓励安排我院青年教师参与国内较有影响的学术交流与重要展览交流学习活动。
在自查中我们发现,教学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服务态度需要进一步改善,要改变工作作风。
1、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实行轮岗制、复答制、工作人员相互监督制,提倡微笑服务。通过每一月的定期学习,提高教务处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和教务专业水平。针对复杂繁琐的日常教务工作,耐心细致的解决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对提出的问题做到坚持原则,热情、耐心、细致。
2、每一季度向学院各系发放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反馈表,让教师、学生对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教务处网站实行教务网络反馈中心。加强意见箱的管理工作,正确引导意见反馈的渠道。
3、每月安排教务人员深入各系一线办公,听取意见,检查工作。认真检查、自查、抽查,严格执行落实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问责制。
督导工作应以学院教学为重点,以促使学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主要工作是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教育督导对上是“参谋”、“反馈”,对下是“监督”、“指导”,教学督导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制度,对学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院的督导工作成绩显著,各位督导教授认真负责,尽职尽责,查找出一系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在督导工作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督导教授年龄偏大,身体欠佳,我们没有强调工作的连续性,使督导工作条理不细,责任分配不能完全到位,督导管理松懈,工作量化不够等问题。对督导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落实不够,缺乏跟踪,缺乏反馈,使督导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受到挫伤。
1、规范督导工作程序,明确督导工作职责,每月落实督导反馈意见,定期召开督导座谈会。加强督导的管理工作。我们不仅仅要重视督导工作的开展,认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将进一步量化好督导工作量,使督导机制更好的运转起来。
2、要抓好反馈意见落实到实处。根据问题一对一向系里反馈,根据问题各系拿出书面的报告,在定期的督导座谈会上,向督导反馈所提出问题的解决情况。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脱节问题,不够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研究的工作不够深入。比如选修课的问题,有脱离实际的情况。
1、教学质量效果作为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三进三出”不是形式到位的问题,而是要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中去。我们将认真检查各系部“三进三出”的落实情况,不但要做到“三进三出”,同时对示范作业提出高水平的要求,对教材教案在质量上要把关。
2、加强各系部教学过程的管理工作,加强系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系秘书的管理水平和责任心,每学期一次教学系秘书的培训工作,每月进行教务处与各系系秘书的例会,加强沟通,杜绝管理脱节问题。
3、认真检查、落实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松懈,坚持原则。对不符合新时期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时提出意见,每一学年进行修订。
4、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研究,使之系统化、专业化。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写出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我们将出版《美术学院教学管理论文集》。
5、在几年的选修课开设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课程安排缺少可操作性,脱离实际。从绘画专业开始,加强改革选修课中的限定选修课内容。加大网络建设,分流选修、调整选修课的工作程序。
6、推进现代化教学管理,进行教务管理软件的升级与换代,全面实现网络化学籍、成绩、168体育 168体育平台选课、查分等管理手段,为学分制实施做好前期技术准备及支持。
7、过程管理还包括要进一步加强留校作业的收藏管理与保存制度,尽快完成学院专业教学示范作业库的建设工作。
学院的规模发展速度快,教学设备大量增加,但在教学设备管理中出现混乱情况。教学设备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的设备存在闲置,紧缺的设备不到位。设备更新没有前期性,对设备的进入论证不充分。
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实验教学的薄弱点,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的过程中,我校首先加强了对科学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组织了各年级的科学教师,共同钻研教材和大纲,明确本学期的实验项目和要求,制定了实验教学计划进度表,并要求他们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课后撰写心得体会。同时,很多教师不满足于课堂上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采集、捕捞等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大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学校成立了科学学科的兴趣小组——标本制作和无线电兴趣小组。为学生了解大科学、增进科学科学知识提供条件。
学校实验室在建设、发展、使用的同时,相应地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科学仪器管理使用制度》、《科学实验仪器损坏赔偿制度》、《科学实验室卫生制度》、《科学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这些制度不仅张贴上墙,而且在平时教学中严格执行。各种实验器材的借用,都能及时做好借用、归还记录,实验室各类仪器的说明书及各类帐册齐全,并做到帐、卡、物相符。实验室仪器全部按部颁目录分类编号,并按上轻下重、里高外低、水平式或垂直式进行存放。不仅做到定定橱定位,还做到科学、整齐、美观、大方。
本学期,我们继续对实验室的财物进行了对应管理,确定了专人用规范帐册,按部颁目标将仪器记帐,所有仪器都定橱定柜存放,并将仪器用卡片编号,挂在橱上。本学期,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竹箦小学科学科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对实验教学继续落实两抓:一抓“实验教学的开展”;二抓“实验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将实验教学评估纳入教育工作和整体评估中。评估的内容为实验教学计划、总结、实验记录、实验效果、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完好率、实验开出率、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及安全防范等。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随堂听课等形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存放教师业务档案,汇总到教师月考中。通过思想引导和过程管理,学校实验教学工作已经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学的活力,因此,我们加强了对实验教学和过程研究探讨,用系统论观点,认真研究,积极开展实验试点。具体做法是积极开展探讨性的实验教学研究,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研究课和优秀实验教学教案评比活动,总结交流心得体会,开展实验教学论文和自制教具评比活动,并且不断改进评价方式和手段,重视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科学实验研究的积极性。这一教学研究和评价措施无疑成为推动实验常规化的动力。
学科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推动我院教学质量工程的深入开展,在我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我们虽然在国家和省级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雕塑专业被确定为部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院中国画教学团队获得“部级教学团队”称号;设计艺术团队获得“陕西省教学团队”称号;杨锋《综合版技法》获得“陕西省精品课程”;《具有中国西部特色美术教学体系的构建》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史论系赵农教授荣获“陕西省第五届教学名师”称号;版画影视动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已送教育部参加部级评选;动画专业被授予“部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和“陕西省动漫教育基地”称号等),但我们的三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工作开展还很滞后,如何通过国家质量工程建设来实现我院三级教学质量工程的全面开展,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1、逐步推进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实施。我们将结合国家、省质量工程评选文件,完善《西安美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教学名师评选奖励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教学设备总体管理发展规划》等制度,不断规范课程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关于院级名师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等,我们将拟定相应的举措。如教师讲课比赛、课件大赛、院级精品课程评选等机制,夯实学院专业基础教学工作。
3、为提高我院在教学质量上“资源共享,跨校合作”的工作要求,我们将不断加强校际合作交流活动。与西安音乐学院、石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开展首批校际合作办学事宜;与国际交流处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人材资源。按计划协同版画系、设计系、建筑环艺系等筹办国外专家工作室项目。落实组建第一批系级外国专家工作室工作。
4、加强学院自主教材、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学院将联系省内外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组织我院各系部优秀的老中青年教师,自主编辑特色专业教材工作,也为省级、部级优秀教材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5、这学期将对我院各系(主要是国、油)开展工作室制的调研、讨论活动,总结工作室所改革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合理整合工作室,商讨相关工作室的去留问题。
6、这学期组织绘画、设计类专业教师开展教学讨论,完成全院各系部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针对教师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一个学校不仅要有名师,更要有一批爱教育、懂教育、会教育的中坚教师”。“专业教师不是专职画家,他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如果要做专职的画家就应该到画院。学院从上到下要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关于组织教师到国外考察,教师出一点学院贴一点”。我们觉得这些意见非常好,经过认真的研究,这些都是师生多次给教务部门反映的客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师德建设、不重视师资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等问题,教学质量就根本提不高。
1、配合人事处,加强我院精英教师团队的建设。对于教授职称的部分教师,学院将出资鼓励其在国内外学术交流、考察、展览等诸方面的支持力度,打造精英教学团队,为名师、教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例如在五年内有计划外出考察规划。考察、学习线路主要以埃及、希腊、印度、南美等世界文化圣地为主要考察路线、与国际交流处合作,为我院青年教师提供国外画室进驻计划,每年学院计划一定的名额和专项经费支持。
3、每年根据国际重要的展览赛事,分批分层次的组织部分老师参与国际院校、机构等开展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及学术展览活动。诸如卡塞尔文献展览等国际有影响的大展。
4、有计划的鼓励安排我院青年教师参与国内较有影响的学术交流与重要展览交流学习活动。
在自查中我们发现,教学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服务态度需要进一步改善,要改变工作作风。
1、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实行轮岗制、复答制、工作人员相互监督制,提倡微笑服务。通过每一月的定期学习,提高教务处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和教务专业水平。针对复杂繁琐的日常教务工作,耐心细致的解决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对提出的问题做到坚持原则,热情、耐心、细致。
2、每一季度向学院各系发放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反馈表,让教师、学生对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教务处网站实行教务网络反馈中心。加强意见箱的管理工作,正确引导意见反馈的渠道。
3、每月安排教务人员深入各系一线办公,听取意见,检查工作。认真检查、自查、抽查,严格执行落实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问责制。
督导工作应以学院教学为重点,以促使学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主要工作是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教育督导对上是“参谋”、“反馈”,对下是“监督”、“指导”,教学督导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制度,对学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院的督导工作成绩显著,各位督导教授认真负责,尽职尽责,查找出一系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在督导工作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督导教授年龄偏大,身体欠佳,我们没有强调工作的连续性,使督导工作条理不细,责任分配不能完全到位,督导管理松懈,工作量化不够等问题。对督导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落实不够,缺乏跟踪,缺乏反馈,使督导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受到挫伤。
1、规范督导工作程序,明确督导工作职责,每月落实督导反馈意见,定期召开督导座谈会。加强督导的管理工作。我们不仅仅要重视督导工作的开展,认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将进一步量化好督导工作量,使督导机制更好的运转起来。公务员之家:
2、要抓好反馈意见落实到实处。根据问题一对一向系里反馈,根据问题各系拿出书面的报告,在定期的督导座谈会上,向督导反馈所提出问题的解决情况。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脱节问题,不够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研究的工作不够深入。比如选修课的问题,有脱离实际的情况。
1、教学质量效果作为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三进三出”不是形式到位的问题,而是要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中去。我们将认真检查各系部“三进三出”的落实情况,不但要做到“三进三出”,同时对示范作业提出高水平的要求,对教材教案在质量上要把关。
2、加强各系部教学过程的管理工作,加强系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系秘书的管理水平和责任心,每学期一次教学系秘书的培训工作,每月进行教务处与各系系秘书的例会,加强沟通,杜绝管理脱节问题。
3、认真检查、落实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松懈,坚持原则。对不符合新时期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时提出意见,每一学年进行修订。
4、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研究,使之系统化、专业化。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写出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我们将出版《西安美术学院教学管理论文集》。
5、在几年的选修课开设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课程安排缺少可操作性,脱离实际。从绘画专业开始,加强改革选修课中的限定选修课内容。加大网络建设,分流选修、调整选修课的工作程序。
6、推进现代化教学管理,进行教务管理软件的升级与换代,全面实现网络化学籍、成绩、选课、查分等管理手段,为学分制实施做好前期技术准备及支持。
7、过程管理还包括要进一步加强留校作业的收藏管理与保存制度,尽快完成学院专业教学示范作业库的建设工作。
学院的规模发展速度快,教学设备大量增加,但在教学设备管理中出现混乱情况。教学设备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的设备存在闲置,紧缺的设备不到位。设备更新没有前期性,对设备的进入论证不充分。
实践教学一直是大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大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1~3]。尽管实践教学一直是各级部门、各种规划或方案中都要呼吁加强的环节或者方面。但这本身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实践教学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究其原因,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在认识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可能是实践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首要原因。认识不一致,就会导致行动力的分散,进而影响最终管理效果。我们提出了实践教学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认识误区,并对其产生原因和导致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分别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或思路。
这种想法不仅体现在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身上,也是社会上对高校教学管理的普遍认识。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有:①部分家长仅有高中以下学历,他们在求学过程决定了对于诸如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可能闻所未闻。②部分家长虽有大学求学经历,但是在求学期间,由于学校或者自身的原因,对实践教学也重视不够。③我们的“学而优则仕”的民族特性也造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一些重要考试比如考研、考公务员、资格考试等,基本上没有牵涉实践部分。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一旦形成“不出事,过得去”的看法,那么其本上该单位的实践教学管理就会很难有所进步,而且相应的下级管理人员、普通教师和学生也会被动地认同这种看法。最终会形成上下应付实践教学的恶性循环。这种结果进而会强化社会对实践教学的负面认识,认为其真的不是很重要。这种看法的谬误之处在于:①和国家的要求相违背。教育部在“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中明确要求“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50%,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少于半年”[2],实践教学的缺乏,只会造成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距离越来越远。②和学校的投入相违背。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二本高校。其(实践教学课时费+实习经费)/理论教学课时费的比值约为1.2。也就是说实践教学的运行经费实际是高于理论教学的。这里还未包括实验耗材经费、实验设备维护费、实验室建设经费等固定投入。而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比重都呈越来越大的趋势。所以,实践教学的管理不到位将导致教学投入的很大浪费。如要改变这种认识误区,各高校要对自教学管理主要负责人而下的所有管理人员明确提出实践教学管理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这样,才能将重视实践教学从文件推向实践,也才能线重视实践教学就是加大实践教学设备设施的经费投入
这种看法一般体现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主要领导上面。实践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是必要的。但是这并不是实践教学管理的全部。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之一是以不计效益地增加设备设施的投入来掩盖在管理上的偷懒,就像简单地认为满足其金钱上的需要就是对小孩的全部的爱一样。产生这种想法的第二个原因是各二级单位负责人乐见其成:既重视了实践教学,好做文章;又弄来了设施与设备;甚至极少数的还可以在其中谋点私利。在这种思路下,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方面出现了轻论证、重购买、轻管理的两头轻,中间重的做法。造成了重复投入、设备设施闲置的情况。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效益。要纠正这种想法,一方面要重视设备设施投入的论证和管理工作。要以未来教学需求和已有满足情况做依据做好论证工作。设备购入后,对其所产生的实验人时数数据等一定要有相应的考核。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实践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方法的构建。
这种看法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管理人员上面。产生这种看法的主要原因如下:①相关人员对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不太了解,不知道有哪些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哪些功能。②管理人员自己并没有一套明确的、可行的对实践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思路。又由于实践教学管理的复杂性,所以认为目前自己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是正常的,认为大家都差不多。③由于对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不了解,怕增加更多的复杂性,所以不愿意使用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这种看法的谬误之处在于:①如前所述,实践教学的投入很大,原有管理手段粗放,而一个合适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一套合适的实践教学管理的规则和流程,它可以使实践教学的管理变得精细化和规范化,这无疑会既节省资源,提高效益,而且还可以提高管理的公平性。②实践教学的管理最难的地方在于,由于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复杂性、突变性,所以实践教学的监管是最难的。因此可以网络化管理较好地解决实践教学的监管难的问题。我校委托湖南青华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所开发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包括了供一般老师使用的WEB版和供教务管理人员使用的桌面版。系统包括了实习教学管理(培养方案管理、实习任务管理和经费预算、实习计划管理、实习借款报账、实习检查),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任务管理、实验排课调课、实验检查、实验工作量人时数计算),实验室管理(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耗材管理、教育部实验室统计数据上报等),毕业设计管理(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成绩上报等)等功能。该系统一方面实现了实践教学管理各主要方面的管理流程,另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实践教学监管困难的问题。通过实践教学督导和评价政策的配合,目前,我校实践教学管理借助于软件管理系统已逐步走上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之路。
这种看法主要体现在一般教学管理人员和普通老师的身上。产生这种看法的主要原因有: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相对于外出实习一般没有经费或者经费较少,而相对于实验而言,又没有相对具体的实验原理和步骤。所以教学人员都可能不是很清楚该如何做。②这些内容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如何督查,相应管理人员心里不太清楚。③由于场地或者设备有限,而专业人数较多,且安排时间比较集中,所以实际的教学安排有困难。以上原因造成忽视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后果。而这种忽视则造成了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在很多高校成了实践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比如,有的高校这类工作了最低只给到4课时/班/周(我校是24课时/班/周)。有的指导老师一周可以带4~5个班的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有的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的教学安排地点基本在图书馆、学生寝室等。部分学校的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的教学基本形式就是布置任务,批改学生课程设计报告,给出成绩,彻底的将全日制教学变成了“函授”教学,其中就有意或者无意的省略了对学生的指导这一主要任务。这种认知的谬误在于:①一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是校内实践的主要内容,其学分一般都超过外出实习和校内实验。②对于专业教学,要达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目的,就目前而言,领进门的工具只能是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整周实践环节。原因是当前大多数的生产实习很难做到顶岗实习,因而难以承担“领进门”的任务。而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其缺乏应有的系统性,也难以承担此任务。唯有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和毕业设计(论文)是综合性的,专业性的训练,学生可藉由这些环节来领悟本专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从而迈入专业之门。③没有较好的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的训练,会造成最后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环节难以展开,教学效果很差。实际上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是大多数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各高校要在解决其所需设施设备、具体如何规划和展开教学、如何评价学生和老师在期间所作的工作等各方面进行思考以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持这种看法的往往是教学管理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根据以往经验类比理论教学,认为其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也是基本合理的。②以“很难有绝对的合理”为借口,不愿意费神思考该类问题。③公平合理牵涉到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切身利益,阻力很大。④管理手段粗放,精细化程度不够,难以提供公平合理管理的依据。这种看法的谬误之处在于:①理论教学的管理是成熟的,长期下来形成了一套基本公平合理的管理制度。但是实践教学则由于管理过程中变化因素较多,因此有很多管理制度是粗放的,缺乏公平性考量。②实践教学管理中的不公平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最终造成管理越来越困难越来越混乱。例如,课程设计安排在学生宿舍分散做和安排在教室或者实验室集中做,课时是一样的,那么有些老师就会尽量的安排学生在宿舍做课程设计。假设课程设计一次带一个班工作量是20,一次带五个班是100,那么有些老师就会以老师缺乏等各种理由能多带就多带,即所谓的“一只羊是看,五只羊也是看”。学生做毕业设计,在校内做和在校外做,老师指导不指导,课时都相同,结果就会造成有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是否返校做毕业设计根本不关心,认为不回来更省事。实习过程中,实习任务安排的多和少,课时和经费是一样的,会造成部分指导教师尽量的少安排实习内容,既能顺利地挣课时,又可能节省经费,方便自己从中牟利。诸如此类的问题,造成的结果是实践教学效果好不好全凭指导教师的良心,最后就是“傻人”越来越少,学校和学生越来越吃亏。③实践教学管理中出现经费管理问题,基本都是由这些不公平或者不合理的制度引起的。有些学院领导认为某些实习,照某种做法,不需要这么多经费,于是就截留下来了。有些学院领导,认为某些学年论文或者课程设计老师没有付出那么多努力,不应该给那么多课时,所以大量课时费就截留下来了,这样就形成了小金库,相关人员越来越“滋润”,进而让那些坚持原则的学院领导既没有所谓的好处,又要背负很大的舆论压力。解决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公平合理性问题应结合政策、手段等各种措施。我校首先采用了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获得了各个实验、实习具体如何开展的精细的数据,为经费和课时做到“按劳分配”提供了依据。其次采取了督导加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监管办法,再加上合理的资金和课时分配政策,使得我校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正逐步向公平合理性方向迈进。
实践教学在高校教学中会越来越重要,其投入也会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办学效益?首先就要统一认识。我们给出了实践教学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的认识误区,还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文中并未提及,而且认识误区也会根据所在学校不同,学校所在的不同层次而又有所不同。但是所有学校在统一认识,集中力量对实践教学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管理制度上注重合理性、公平性,以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目标是一致的。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教高[2012]4号,2012.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北缘,气候环境恶劣,辖夏河、碌曲、玛曲、迭部、舟曲、临潭、卓尼七县及合作市,99个乡镇,总人口数为7.27×105,其中藏族人口数3.6×105,是一个以藏族为主,还聚居有汉、回、蒙等24个民族的自治州.2016年甘南州共有495所各级各类学校,其中普通中学78所,在校学生117744人,其中初中29629人,高中20778人.在校学生比例较小,占总人口的16.20%.由于受历史传统的影响,牧民群众普遍不重视教育,学龄儿童或青少年失学者较多,严重影响了藏区民众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调查发现,甘南藏区中学大多数的领导和老师,认为地理在中作用不大,错误的定义其为“副科”,甚至影响到地理教师在升职加薪、评优选先中往往受到不公正待遇;同时,学校和班主任要求学生把精力投入到语文、数学等“主科”的学习上,使学生和家长在思想和态度上轻视地理课程,产生偏科现象,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从2014年甘南州教育局统计数据(表1)发现,有90%以上的学校安排的地理授课教师为非专业教师,其中35%的学校用兼职地理教师,55%的学校聘用非地理专业人员作为地理教师.总之,无论是从老师和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看法,还是从地理课程的安排,都能看出对地理学科重视不够,这会对学生的学科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行为及课堂气氛等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
甘南州地理教师短缺,地理教师文化程度偏低,知识面狭小是最为显著的特征.大多县乡学校地理专业教师缺乏,多半是其他专业出身的教师兼任,甚至是由学校闲散人员任教.据教师学历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师中,本科学历地理教师为40%左右(其中80%以上为函授和多次学习获得最终学历的教师),剩余约60%的地理教师是大专及以下学历,从中反映出地理教师本身的素养不高,专业知识拥有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对高难度知识的求知欲望,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由于甘南藏区属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低,所以教学资源欠缺.统计结果显示,在使用教学用具问题中,只有不足10%的教师会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而且也只有在公开课时才会用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以讲述为主,毫无新鲜感,学生难以提起兴趣.
小组活动、课堂主题活动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环节.据了解,该区域的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参与最多的就是小组讨论活动,根据课外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选择了“小组讨论”,其中也包括有15%的学生选择“地理课外知识竞赛”,还有5%的学生则直接选择了“没有参加过任何地理活动”;尤其是地处偏远地带的农牧区学校,基础设施配置和教学环境较差,没有专业教师.该环节的缺失,无疑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新知识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上呈现出涣散状态.针对藏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问题,藏区地理教育的状况急需改变,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需要提高,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切实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素质教育水平,进而改变藏区地理教学教育的面貌.
通过多种方式,督导学校领导和老师,重新认识地理课程在新时期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消除学科歧视.重塑地理学科地位,改变老师及学校对学科的片面化认识,学校必须保证地理学科的标准课时量,其他学科不得占用地理课程教学时间,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对地理学科发展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完善教学设备和学习资料;同时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健康的地理学习环境.
从调查中知道,甘南藏区经济文化落后,教师自身素质普遍偏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要使学生成绩有所改善,首先教师能力要有所提升,并且培养出一个强大地理教学团队是相当有必要的.为此,要加大地理教师的培养力度,改变之前的地理教师零培训现象,加强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对非地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倍,提升地理教师素养;招聘地理专业毕业的师范生,并将其培养成新一代的地理教师接班人;鼓励地理教师进行科研项目,拓宽自身知识拥有量的同时,更好的了解学生,实现优质教学.
老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努力建设生动有趣的课堂,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团队意识.同时,地理知识比较抽象,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备、地理模型等教学用具,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刻认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立足国情,组织学生参与调查水资源、垃圾填埋和处理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地理这门学科包含范围广泛,与之相关的学科也比较多,其中不乏包含过多抽象的知识,尤其是地球概论这一块,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思维要求相当高,直接想象对该年龄段的学生有一定困难,所以,这个时候就应借助多媒体教学,比如讲到宇宙空间和宇宙空间物质的形成及运动时,可以给学生们播放相关视频,如“斗转星移”节目等,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更加直观地将信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轻松地接受知识.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环节和辅助部分,也是甘南藏区地理教学中严重缺失的环节.利用课外小组来设计和组织系列主题活动,有利于学生理解一整章的内容.例如,甘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水电站较多,在《地球上的水》这一章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水电站,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门学科.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地理课堂,访谈等方法对甘南州的中学地理教学现象及状态进行研究,针对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自身条件、教学资源及设备欠缺的问题,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和经验,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入手,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希望当地政府和教育机构加大投资,加强管理力度,解决学校教育设施落后、教师培训机会不足、教学沟通交流的问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优质教学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区域,调查发现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学科定位、师资、教学设备、教学模式等多种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学地理教学的改进.进而提出了重塑学科地位,提高地理教师教学素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等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推动藏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提高民族教育水平.
[1]翟花平,王晨晖.关于农村地理教学相关问题的一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4):28-29.
[2]洪玉珍.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激活与培养策略[C].2013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53-54.
[3]胡继兰.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地理主题活动的研究[J].中国地理教学参考,2010,(5):65-78.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开展符合社会需求和个体发展需要的课程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对的重要课题。电工电子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性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与动手能力,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电工电子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而各高职一线教师对于如何有效提高电工电子教学质量也积极建言献策。
(1)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的冲突。电工电子教学作为高职学生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专业深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职学生只有在扎实掌握电工电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专业化的课程学习。但是在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问题。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为例,在校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学生在这一阶段大多没有经过更加专业化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性思维训练,因此不太适应专业水平较高的电工电子课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往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课时冲突问题,从而导致教师大量压缩实操课时保证课程的完成度。这种教学模式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实操课程对学生理论知识巩固的重要性,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2)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割裂。除了教学时间与教学方式的矛盾,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割裂的问题。在高职电工电子教学的资料参考中,教师容易忽视资料的时效性。部分电路原件的技术参数与当前普遍适用的设备现状不符。进而造成了学生对电工电子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模糊,不利于学生对相应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和研讨。同时,不同专业对电工电子课程的需求有所区别。部分学校忽视学生之间的专业差异,以教材内容为导向开展电工电子课程,不能有效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3)教学设备的模块化。在课时安排与课程内容的之外,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中还存在教学设备模块化的问题。教学设备的模块化是指一些教学所用的实验设备往往存在过分注重模块化和装置化。这种设备有助于学生分门别类地对相应设备进行学习,但是忽略了学生对设备全面掌握的需求。因为实操设备一旦过分讲求模块化就会失去分立元件相互连接的细节。同时,孤立的实验设备往往会阻止学生对设备的深入学习和开发。在学生实际的工作中,电子设备所出现的问题往往比教学内容更加复杂和多变。以模块化的教学设备为实操对象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实操能力的提升。(4)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电工电子教学中的教学成果考察往往以书面化的考察作为主要形式。但作为一门强调操作能力的课程,量化的书面成绩不能完全表现教师的课程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单一性。
针对上述高职院校常见的问题,兹提出促进高职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一)引入新型现代教育技术。传统高职电工电子教学受制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安排,不能有效解决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的冲突。但是,新型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矛盾给出了可能回答。传统高职电工电子实践中出现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冲突的原因在于,电工电子教学受制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必须依靠实操课程才能有效巩固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课堂,这种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解决。EWB技术作为一种在电子技术中普遍应用的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可以构建各种电路并进行仿真实验。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适应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需求,同时可以解决在传统教学中出现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相容”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除了计算机仿真技术之外,高职电工电子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教育技术,促进高职电工电子教学改革。(二)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存在教学材料时效性差以及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方向不匹配的问题。因此,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必须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课程与岗位的匹配度。教师必须紧紧围绕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对教学内容做出应有的取舍与优化。(三)优化教学设备配置。模块化的教学设备能够帮助学生分门别类学习相应元件,加深学生对单一元件的认识,但不利于学生系统化学习的开展,因此,要提高高职电工电子教学实践的质量就必须在教学设备模块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设备系统化的问题。一方面,在教学设备的使用中,依据不同专业特性有侧重的讲解相关教学设备。例如对于机电专业就必须全面讲授和操作电工电子教学设备,但对其他相关专业就可以有侧重的讲解相关设备,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要注意在在单元性学习和操作的基础上把握设备的整体与课堂的连贯性。(四)优化课程评价体系。最后,要提高高职电工电子教学实践的质量就必须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电工电子作为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课程,既要注重对课本内容的掌握,又要注意实操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课程评价中就不能只以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考察教学效果。除了闭卷考试之外,电工电子教学还应当引入包括课程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实操表现多种考察形式,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高职电工电子课程事关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改革中,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教学实践出发,充分利用新兴教育教学技术,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1]孙海燕.基于就业导向下的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创新[J].才智,2016(25):71-72.
一、办学条件优越。xx中学占地面积220亩,建筑面积约63442m2,绿化面积95894m2;有7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04人,教职工303人;专职教师273人,其中高级教师41人,一级教师6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今年在xx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校投入6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用于改善办学环境,学校的设备设施更加完善。
二、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目标明确。xx中学秉承优良文化传统和深厚人文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确立了“以人为本,质量为基,立体培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新的教育征程上,学校领导班子与时俱进,提出了新的办学目标:建设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示范性高中。
四、技术科研成果显著。xx中学是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之一。近年来,该校在加大教学设备投入力度的同时,更注重设备的使用效果。在课程设置中,切实根据要求开足计算机课及开设通用技术课。2002年以来,学校以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为核心,强化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意识,推出一批影响大、牵动力强、具有方向性的教改实验。目前,教师有市级以上课题立项7项,课题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4项,近3年来,学校教师撰写论文1000多篇,其中部级52篇、省级43篇、地区级发表交流论文19篇。
五、办学成绩显著。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xx中学进一步巩固了原有的办学优势,教育教学得到了新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高考成绩稳步上升。自2004年来,我校已经连续5年获得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的殊荣。
二是师生荣誉捷报频传。近三年来,学校教师有15人次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有80人次获得县级的表彰。
教育部于2001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教基〔2001〕2号),要求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1]。但由于农村偏远地区师资短缺现象严重,很多地方难以开展正常有序的英语教学。到2007年,《中国教育报》[2]发表了一篇关于“走教”的文章,从此,“走教教师”这一说法逐渐出现在报刊与论文中。走教作为合理配置区域教育资源的一种教学举措,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短缺现状。地处边疆地区的崇左市,少数民族聚居,教育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师资短缺现象严重,英语教师走教现象比较普遍。本文基于前人对走教现象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崇左边疆地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以近两年被选派的英语走教教师和当地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线上和实地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调查方法,对天等县和扶绥县英语教师走教现状和当地中小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研究,探析走教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走教教师本人、学生、学校以及当地教育事业等造成的影响,并探索相应的对策,以利于推进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当地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国家与社会。
走教是中国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具有其独特性,是中国所特有的。笔者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献等各种渠道和方式,没有找到外国学者关于走教这方面的研究。而纵观国内的研究,有不少学者聚焦走教现象并开展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杨振萍(2013)的硕士学位论文《农村小学教师走教问题的研究》,以及陈迪(2007)的硕士学位论文《农村小学英语特岗教师走教研究——以A省C县J乡X小学为例》等。在关于偏远农村地区英语走教教师的研究方面,学者陈迪通过整理比较之前的研究内容,发现国内走教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走教实施的试行探索、走教现状分析、走教的理性思考等[3]。总的来说,通过对前人的走教研究进行梳理,不难发现:这些文献大多以调查研究农村地区英语教师走教现象为主,很少有关于边疆民族地区这一特殊区域的相关现象的研究。而且关于走教的研究大多从走教的背景入手,停留在对走教这一现象进行描述,或者对走教成果的叙述,而对走教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方面涉及的相对较少。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边疆民族地区的教师走教现象未能获得大多数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这对该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的普及和发展十分不利。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学习已经进入到我国教育的每一阶段,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也已经提升到了国家层面。据教育部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开设外语课程的城镇小学已经达到70%以上,农村小学已经达到了30%[4]。总的来说,就我国目前开设的各个年级阶段来看,各地英语课程开设的年级参差不齐,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教育教学的比例相对其他年级阶段的要大一些。而以崇左市为代表的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师资短缺问题和教学设备匮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到现在仍不能满足从三年级开设课程的要求。为了顺应时展的趋势潮流,促进当地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崇左市采取了走教、支教的教学举措,通过从县级派出优秀的骨干教师到乡镇的教学点授课的方式,合理调动区域内的英语教师资源,缓解师资短缺现象。根据崇左市各县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分析整理,得出2019学年边疆民族地区英语走教教师分布情况,如表1:3.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紧缺矛盾突出。如表1所示:在整个崇左市内,走教或支教教师的人数比较多,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该地区存在严重的师资短缺问题。根据国家规定,农村小学班级与教师比应为1:1.4,每一个班级仅能分配到1.4名教师,而这1.4人并不全是任课教师,还有辅助教师0.1人[5]。通过对天等镇各教学点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有的教学点只有1名教师,有的教学点甚至没有英语教师。由于师资短缺现象严重,很多地方的英语教学不能正常有序地开展。长此以往,形成了天等镇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拉大了校际的差距,加剧了区域内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矛盾。此外,从事英语走教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师,无论在工作经验还是教学经验上都存在不足之处。实施“走教”模式,需要教师对教材有较强的整合能力,使之成为适合本地学生的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大多数年轻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对课堂上的一些突发状况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窘境。3.2教师走教路途艰辛,缺乏安全保障和应有的福利待遇。由于走教的地方多为乡镇或农村这样较为偏远的教学点,道路大多崎岖不平,在安全上存在一定的隐患。在课题组与该地区部分英语教师访谈的过程中,一些教师表示:走教道路很艰辛,经常面临各种突发状况和意外,希望走教往返的安全问题得到重视。教师走教途中不仅路途遥远,缺乏安全保障,而且应享有的福利待遇没有较好地落到实处。对于走教补贴,只知道数额不多,具体并不十分了解。在对多名走教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一些走教教师表示不知道这些补贴具体何时能下发到手中,只是从有过走教经历的老师那里获悉是有“走教补贴”这一种笼统的说法。缺乏补贴保障以及补贴不能及时发放,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经费不足导致的。在采访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符合实际的要求,希望在今后的走教中,有关部门可以更好地完善福利待遇和补贴机制,重视走教教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他们的心声背后,隐藏着一颗需要被关爱的心。3.3走教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自身专业发展。教师走教是一项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合理调配教育资源,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举措。但与此同时也加重了走教教师的负担,增加了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据采访教师所说,他们不仅要完成本校的工作量和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兼顾多个支援学校每周的授课任务,有的走教教师甚至一个学期担任7个班级的英语课,还要跨年级备课。在走教过程中,许多走教教师经常超负荷工作。他们在往返路途上不仅耗费了大量时间,而且随着有效工作时间的减少,工作效率也降低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因为相比于其他普通教师来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钻研组织教学。总的来说,走教教师们在实现自我发展的道路上需要一定的空间,而他们又是影响整个崇左地区教育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该问题确需尽快得到解决。3.4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学设备极其匮乏如表。2所示,该地区仍有部分学生是在小学四五六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英语学习时间不长,基础不好,而且对英语还存在不感兴趣、厌学的心理。此外,受采访的一些走教教师坦言:学生学科基础薄弱,知识链有断层现象。主要原因是受援学校的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条件不足。不仅没有多媒体这样的教学设备,甚至进行英语听力时所需要的录音机都没有,只能采用人工带读的传统方法授课。因此,很多时候都没有办法更好地开展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堂,难以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3.5课程安排不合理,忽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一些受援学校考虑到走教教师路途遥远的问题,为了避免给走教教师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减少他们在走教路上耗费的时间,便将一个星期的课时安排在一天或者半天时间之内教授完。这样做虽然大大减轻了走教教师的负担,但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难以消化、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此外,在受援地的本校教师坦言:如果遇到学校举行的一些活动或者节假日与课程安排在时间上发生冲突的情况,学校会要求教师利用英语课或其他课对语文、数学这样的科目进行补课。由此可见:一些受援学校的课程安排不仅不够合理,而且对英语教育也不够重视。因此,学校课程的安排不仅要基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更要符合中小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否则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恶效,最终顾此失彼,捉襟见肘。
4.1普及网课教育,缓解师资短缺现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很多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作为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的重点工程,网络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学习者提供电子化、数字化等多种形式的优质资源,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学形式多样化,是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更重要的是,相比以前的传统教学,网络教育的屏幕课堂、在线学习不仅可使学生人数不再受到限制,师资力量也空前壮大,而且其提供的教学内容多以图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的形式出现,这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普及边疆民族地区的网课教育,将之作为线下上课的一个有力辅助手段,最大化地利用远程互动教学、云教学等教学手段,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边疆民族地区英语师资短缺现状,减轻走教教师负担和压力,又可以打破多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和各种学习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2完善“走教”政策,落实奖励机制。上文提到,走教教师们的补贴和待遇在很多地方都没有成文规定,难以落实到处。再者,由于走教教师人数不多,很少有人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对于走教教师应得的奖励和各方面的保障更是不了了之。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校管理应多重视关心走教教师,采用多种可行的办法,最大限度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在物质方面,为了更好地保障边疆民族地区英语走教教师的权益,既要把走教补贴和走教教师的生活保障纳入财政的预算中,又要采取相关措施奖励走教教师,提高走教教师的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同时,学校管理者可以设定一些制度,在评优、评职称方面,更多地倾向于走教教师。在每个学年学期结束时可开展走教教师表彰大会,鼓励走教教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此外,关于走教老师服务期满后的工作问题,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应采用政策的力量,建立健全走教教师激励机制,完善“走教”政策,解决走教教师未来发展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制定走教教师优先录取和优先评职称政策,即对于服务期满但想继续任教的老师,并且通过相关部门考核,就可以享有优先录取权并获得相关的优先考虑职称权。这不仅会大大增加走教教师的任职动力,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而且也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任务。4.3合理投入教育财政,改善教学设备。教育与经济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义务教育始终是以政府投入办学为主,在短时间内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并不现实。因此,政府应在该地区原来的经济基础上,逐步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合理投入教育财政。与此同时,要改变该地区这种师资短缺、教学薄弱以及教学设备落后的现状,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偏远农村地区的建设,改善农村落后闭塞的交通,对农村地区的教学点实行撤点并校,这样既解决了学生求学时面临的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问题,也使更多的资源集中于一所学校,能有效地解决师资短缺现状。另一方面,为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相关政府部门既要加大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培养优秀的骨干教师,又要完善教学设施,改善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在课题组与该地区部分英语教师访谈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表示走教学校的教学设备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更应该加强配合,落实农村教育所需要的费用,保证经费专项专用,加强对经费划拨、使用的检查监督,确保教育经费为教育所用。此外,学校也可以吸引一些社会资金,与社会团体、企业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4.4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安排。据课题组与该地区部分英语教师的访谈内容所示,一些教师坦言:由于不太适应走教环境,走教任务繁重,难以全面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和方式,只能按照学校的安排,在规定的课时讲授指定的内容。长此以往,课堂上就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也不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而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又收效甚微。因此,对于这种情形,走教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还应与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课堂,构建宽松的课堂氛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在安排课程方面也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切实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不断完善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制定更加合理的课程安排,实现该地区的英语教育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4.5加大英语师范生培养,为教育发展积蓄力量。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高谦民指出“英语教师走教制”只是一种缓兵之计,而非长久之策。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认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即农村地区英语教师严重缺乏。实施走教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疆民族地区师资短缺现状,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为从根本上移除“师资短缺”大山,使“走教”这道独特的教育风景最终成为历史,国家可以加大对英语师范生的培养力度,为教育发展积蓄力量,各地政府也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联合有关教育部门,全面落实“三定向”的培养政策。同时,鼓励师范院校扩大招生,加大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使一批批有志青年学生毕业后,可以回到基层从事教育工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4.6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多渠道吸引师资。边疆民族地区英语师资严重短缺,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留不住,不愿去”。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在制度层面上,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边疆民族地区教师的工资、津贴以及待遇等方面做出统一规定,制定比县城要高一级的工资标准,在职称评审政策上向农村教师倾斜,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还可以免费给乡村教师配备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