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657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武汉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动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井水如此清澈,却无人汲取。我屈原忠心一片,肺腑良言,大王若能明鉴,楚国才会有救啊!”每周三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武汉市蔡甸区枫树路学校的“盒子剧场”都会准时开演。本周演出的剧目是《祭屈原》,“榕树组”的全体成员已早早准备好了表演的道具。他们用小小的“盒子剧场”带领同学们了解屈原坎坷起伏的人生,感受他的爱国情怀、不屈意志和清廉风骨。
枫树路学校党支部书记姜晓春说,“盒子”舞台前面是一张张愉悦观赏的笑脸,后面是一个个认真表演的“演员”,舞台前后的人因一方“盒子剧场”而快乐幸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生活必备的安全习惯,都能通过“盒子剧场”影响每一个参与者。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像“盒子剧场”这样深受孩子喜欢的创新思政课,正在武汉各中小学上演。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以“同上一堂思政课”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举办一场现场展示、打造一个媒体专栏、邀请一批教育局长谈思政、组织一次优秀思政案例评选……武汉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一起从依据、方式、价值、标准等方面,来分析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区别。”近日,一场特别的“集体备课会”在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举行。来自武昌区大东门小学、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江汉大学的思政教师“同研一节思政课”,围绕“法治教育”进行说课展示、现场交流。
不同学段的老师,为什么要在一起备课?今年5月,武汉市成立了首批3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三所高校“牵手”一批中小学校开展改革试验,共同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武汉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前后相继、一体贯通中定型的。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着力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学段脱节、重复问题,让每个学段都有“责任田”,每位教师都有“一段渠”。
他表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重点要在一体化工作机制、培育一体化示范“金课”、形成一体化教研成果、开展数字赋能思政课建设、推进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打造一体化教育特色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打造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样板工程。“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打好人生底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6月27日,52岁的余文婕老师一如既往地5时30分起床,6时从东西湖区吴家山出发,坐1个小时20分钟的公交车,前往辛安渡小学。
辛安渡小学位于东西湖区西南角,距离中心城区31。5公里,是该区最偏远的小学。余文婕老师是教联体成立后主动申请到辛安渡小学支教的。此前,她在吴家山一小任教,上班就在家门口,步行不过十来分钟。
“余老师的教学水平、工作责任心,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带动了我们的老师。”辛安渡小学校长段继东深有感触地说。
“成立教联体,让我们这个相对封闭的学校领略到外面先进的办学理念,看到自身与优秀同行之间的差距,激起了老师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的内动力,也提高了我们老师的心气,敢于走向全区的舞台,与同行竞技交流。”
段继东介绍,在前不久全区举行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上,年轻的臧笑星老师获得了全区二等奖。她带队的啦啦操队第一次参赛,也获得了区二等奖。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要感谢教联体专家团队的指导。”学校支部副书记吴超说,“教联体内部送课、送教,集体教研,越来越受老师欢迎。老师们互动交流学习的平台建起来了,教联体内部的校际篮球赛、足球赛、艺术展演正在提上日程。”
作为新城区之一,东西湖区基础教育底子薄弱、区域内校际有差距。今年,市、区教育局党委将教联体建设作为东西湖区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关键,实地调研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
吴家山第一小学“伊美”教联体以区域名校吴家山一小为依托,联合区域内二所新校、三所边远学校,通过建立管理制度,保障教联体建设工作常态化、系列化、可持续开展;通过送教、走教、交流等形式,着力缓解薄弱学校师资力量不够等问题。其中辛安渡小学办学条件薄弱,在市、区教育局党委和教联体的支持下,转变成为教学设备先进、教师队伍积极向上的现代化小学。市、区教育局党委在吴家山一小调研教联体试点工作之后,又支持再增加经开外校教联体和高尔夫小学小班教学教联体,教联体数量达到6个。
目前,全市54个试点教联体中包含省级试点8个、市级试点46个,覆盖各级各类学校294所。预计到2025年,全市纳入教联体建设的义务教育学校比例,中心城区将达100%、新城区达80%。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推动全市教联体建设,武汉将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
单摇要对比个数、双摇时有力落地、长绳跳要如鱼贯而入……每到下午4时30分,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校园一角都跃动着矫健的身姿,这是该校跳绳校队的队员们正在训练。每年开学,168体育 168体育直播 平台学校政教处和体育组都会联合开展“阳光活动一小时之跳绳人人大过关”活动,还利用夕会和课间操时间,通过示范视频、PPT等方式对孩子们逐一进行动作指导。
跳跃的身姿出现在校园操场,引来周边常青社区居民驻足观看,也掀起了一股家长在学生身后跟着跳的“跳绳热浪”。家校并驱,日积月累,大部分学生实现了由“断绳单个跳”到“连续多次跳”,由单一并脚跳到花样跳,由“及格”到“优秀”的变化。通过练习跳绳,孩子们不仅身体素质变好了,更在不断提高跳跃个数和摇绳速度的过程中,收获了“努力再来一次”的勇气。
在武汉市的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动起来”了。武汉一初金雅校区功夫扇社团师生身着武术服,手持功夫扇,开、关、抱、刺、挂,一招一式有精神;江岸区长春街第二小学的孩子们,攀岩课上“飞檐走壁”练身手,不断突破自我,迎难而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小学的孩子们来到武汉市第四中学新建成的室内恒温游泳馆里,在奥运冠军肖海亮指导下学游泳……
武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严格落实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9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阶段每周2节体育课,杜绝挤占、停开体育课现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每年联合体育局举办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健身操等多项体育运动竞赛;对新建或在建学校,要超前谋划,配置体育设备,建设体育场馆时要能充分满足中小学生锻炼需求;依托青少年业余体校、体育协会、校外拓展中心,向学校引进优秀运动员作为兼职教练员;2020年开始实行高中体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督促学生每天在校户外锻炼一小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绩效考核指标。
用“捶草印花”留住诗意盎然的自然之美,体验劳动创造美的快乐,感受非遗染色技艺中蕴含的工匠精神。近日,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开展的一节生动有趣的综合实践课受到师生欢迎。
“‘捶草印花’是源于明清的一种古老印染技艺,是豫西地区极具地域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综合实践课教师黄鹂鸣向学生们介绍“捶草印花”并进行展示。制作过程中完全采用木槌敲打、鲜草流汁、手工涂绘等原始手法,尽显大自然的神奇奥妙。168体育 168体育直播 平台七(1)班张亦歌同学说:“在捶打敲击中将大自然的色彩留在纸上、布上,将转瞬即逝的美好变成永恒的瞬间。布上的所有颜色都是大自然的本色,不带人工调染,让纸上的画面更加真实、鲜活,富有生机。”
第三寄宿中学教学校长刘建中说,这堂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跨学科的实践要求,学生通过尝试不同工具“捶草印花”,发挥创造力,感受自然和艺术的魅力,实现了美育、劳育、心育的融合。
武汉市重视学校美育课程建设,着力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等活动,扎实推进戏曲进校园、体育艺术品牌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等,努力帮助学生基本掌握1项艺术特长。各校广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目前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
9月4日,武汉市黄陂区长岭小学十棵松教学点的大门缓缓打开,一辆大鼻子校车开了进来。学生们有序下车,欢快地奔向校园的菜地,开始熟练地松土、除草、浇水。
这片菜地是长岭小学的劳动教育基地,该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会轮流来到这里,走进责任地里种菜、劳动,还会把收获的蔬菜带回家,和家人分享丰收的喜悦。该校负责人说:“在劳动教育的涵养中,学生渐渐树立起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泥土也是干净的,这正是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教育的成果。”
近年来,武汉重视劳动教育,不仅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为抓手,上好劳动教育必修课,各校还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大兴第一实验学校把市农科院作为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师生们在此开设了“心智劳动实践园”,定期来到实践园聆听专家讲解、自己动手实践;武汉市实验博雅第二小学学生化身“小主播”,在镜头前向师生介绍自己制作的美食;蔡甸区奓山中心小学师生带着小铁铲、小喷壶走进社区,清除电梯间、楼道里的小广告,美化家园……从田间地头,到家中厨房,再到社区、街道,孩子们学习生活技能,提升劳动能力,享受志愿服务快乐。
今年5月26日,《武汉市小学校园劳动清单》在东西湖区金银湖第二小学正式发布。清单分为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共三版,设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三个环节。分类投放垃圾、整理班级图书角、班级大扫除、校园设施维护等劳动项目,都列入了清单里。
2021年底,由市教科院牵头的“新时代武汉市小学劳动教育‘5L+’课程开发和实践”课题组开题,其中“L”是劳动(labor)的英文单词首字母,“5L”指的是家园劳动、校园劳动、社园劳动、田园劳动、创园劳动这5个方面。该课题组带领全市75所课题实验校积极构建具有地域特点的劳动课程,发布了《武汉市小学生家务劳动清单》《武汉市小学生田园劳动清单》《武汉市小学生社会劳动清单》等,为武汉市小学“全学段全环节全链条”整体推进劳动教育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撑。(长江日报)